2015.11.11 17:00
(文/王尚)物理本身就是研究宇宙万物规律的科学,因此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和逻辑性。学好物理,一定要有很强的思考能力,而思考能力的培养,重在平时。
区别于初中,高中物理问题联系实际多,灵活性强,应用性强,靠死记硬背来提高成绩是行不通的。
想学好、考好物理,同学们要勤于思考,强化理解,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。
如何锻炼和培养物理思考能力?这个命题完全可以写一本很厚的书。笔者相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,从两个问题上给同学们和家长们做个梳理,算是抛砖引玉吧。
(1)对基本概念的思考
在高一刚开始的阶段,我们所学的基本概念很多,研究的也比较深入。每学过一个概念,要弄清楚:这个概念是如何得来的?为什么研究它,有什么必要性?其物理意义是什么?和其他物理量之间有什么关系……
做物理题目首先要弄清它考察的物理概念,分析清晰这道题到底在考察什么?是否满足某个概念应用的条件,从而正确地选用物理规律。
比如,在《相互作用》这个章节,学过摩擦力之后,我们知道摩擦力分为动摩擦和静摩擦两种。可是在题目中遇到了摩擦力,到底是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我们如何判断呢?
(命题人都很坏,他们故意设坎,不告诉你到底是哪一个,要你来判断)
如果不去下功夫思考,把摩擦力性质分析清楚,就冒然认为是滑动摩擦力利用f=μN来计算,肯定会被扣分(即便是正确结果)。
答案是采用假设法,可以先假设是静摩擦力,可以求解出共同的加速度,再利用加速度,来判定某个物体受到的摩擦力,看看是否大于最大静摩擦力。如果小于最大静摩擦力,那么假设成立,物体间就是静摩擦力。
上面是我给出的答案,可是同学们是否能够自己独立的思考这些问题呢?而不是被动的在这里看结果。
另外,还应该思考基本概念的实际应用。
举个例子来说明。学习了惯性后,当看到汽车启动或刹车时,车上的人向后或向前倾倒,或者汽车转弯时,车上的人向弯外倾斜,看到这一现象就应当与惯性联系起来,这样观察具有针对性和目标性,大脑中必然存储了大量的物理现象以及与之有关的物理知识。千万不要小看平时这样的思考,现在命题非常注重联系实际,这些问题在近几年的考卷中都考到过。
(2)对物理公式的思考
每学过一个公式,都必须搞清:这个公式是如何得来的?适用条件和范围是什么?和其他公式之间有什么关系……
每做一道习题,首先审题要清晰,研究对象是谁?物理情景是什么?选取哪个物理过程进行研究?该选用哪个公式去解题?
比如,在《静电场》这一章涉及到电容C的公式有两个。分别是:公式C=Q/U以及公式C=eS/4πkd;到底这两个公式的区别是什么?再考题中怎么用呢?哪个是计算式?哪个是决定式?
除了上述基本概念的思考、物理公式的思考外,还有很多地方值得同学们去总结,去分析,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。比如,对近期错题的思考,对某类问题通用解题思路的思考,对一些典型物理模型的思考,等等。
勤于思考,善于总结,是学好物理的良方。
高中的每一天都很珍贵,都在潜移默化地培养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。很多学生高一和高二贪玩,到了高三想下功夫提高成绩,发现怎么学怎么下功夫成绩还是提不起来,其实是思考能力提不起来,因为已经错过了学习概念、巩固基础的那个黄金期。
就像是小孩子学一门语言非常简单,而成人学比汉语简单多的英语是那么费力气。
也有一个故事,说的是从小就把鸟关在笼子里,过了几年后,打开笼子,鸟学不会飞了,因为错过了学飞的时间了。
在平时一定要重视培养和锻炼自己的物理思考能力,循序渐进地提高自己,从而更好地、更高效率地学习物理。(文/王尚)
参考文献http://gaozhongwuli.com/top/479863.html
扫图关注王尚微信公众号teacherws,可免费获取价值98元视频资料:《物理重难点80讲》。